||

唯有勇敢跳脫,教育才有機會不一樣! – 美國高中交換學生家長心得分享

桃園市立青溪國中 陳佾彤家長

在倉促的準備中,在親友的質疑中,在家人忐忑不安與不捨的祝福中,小女Yvonne拖著兩個大行李箱以無比的勇氣展開了一趟完全陌生的旅程,以九個月的時間完成她的成年禮。期間雖相隔萬里以上,但拜網路、FB、Skype的便利,總能在諸多擔心中放心。 Yvonne個性乖巧且平易近人、會自我打理也樂於助人,從與兩個Home家的往來聯繫中、對Yvonne亦多所肯定。到了德州,生活上Yvonne比較難適應的是葉菜類吃得太少,在學習上剛開始會因為語言溝通而有障礙,最吃力的科目為物理(因為有太多的應用)及美國歷史,這些她都努力克服、比較可惜的是沒有上到她擅長的游泳課、也沒有其它專一項目(校隊,即類似社團)進行學習,可是她會跟Home家一起去現場體驗MLB的賽事,看MLB是當地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動之一,其中有一場金鶯隊與對太空人隊的比賽,金鶯隊先發投手是台灣去的陳偉殷,她特地前去觀戰,也很興奮的在FB留言按讚。 在Yvonne遊學這段期間,台灣正值十二年國教施行的第一年,報章及電子媒體不斷放送幾位「孩子高分低就」的家長上街頭悲情吶喊:制度造成了孩子未能如願地上明星高中的失敗,我常想這些直升機父母的作為對孩子到底是好?是壞?只有進建中、北一女學習才能成就?葛拉威爾在其所著「以小勝大」一書中提出「勇敢離開大池塘,到小池塘裡當大魚」的觀點值得這些家長參考,不然就把眼光放高放遠、與其在這裡爭、不如就趁早規劃孩子的遊學之旅、或其他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學習之旅。在遠見雜誌(六月號)專題「以色列,教育就是不一樣」(20年有10位諾貝爾獎得主,人均創業世界第一)中提到以色列教孩子面對失敗:「鼓勵嘗試、不鼓勵競爭、自信才是傑出的關鍵」,教育部長皮隆說以色列的教育是「從問題中學習」,高科技創業之父瓦狄說:「猶太媽媽是成功的推手,教孩子獨立、不怕失敗」,以色列的教育思維跟台灣真的不一樣,而他們的教育成就,值得身為父母的我們深思上面的觀點。 因此,我要對我的三個女兒說: 雖然這一生的身體會經歷生老病死,但相對於生命無限,每一個這一世的生命永遠是年輕的,因此揮灑青春、努力作夢是持續的歷程。 把握今天之前學習過的所有、加以精進、投入與深入。 面對今天以後的未來、要接受挑戰、積極向前: 你們要腳踏實地但不能原地踏步, 你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而不用擔心好高騖遠, 你們要有雄偉企圖而不能僅是謙卑為懷, 你們該據理力爭時就不能僅有理直氣和, 你們該伸張正義時就不能僅是與人為善, 你們有機遇展現自我就不要浪費、 你們有機會遨翔時就不要去行駛、 唯有勇敢跳脫,你才有機會不一樣。 最後要慶幸Yvonne有機會也願意接受挑戰與遨翔,我以她為榮;要感謝兩個Home家的接待與照顧,當然也感謝遠景安Tony的規劃,其間在更換Home家時,Tony的協助聯繫也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