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忘的德國生活 – 德國高中交換學生家長心得分享

新竹縣立湖口高中附設國中部 陳楷為家長

七月中旬,我們家老二從德國當高中交換生回來,當身為母親的我對他說:「我們很想你。」雖然網路很發達,有事可透過通訊軟體聯絡,但見到本人才是最真確與放心的。兒子卻說:「我還想待在柏林」。

去年八月初,兒子風風火火的離開台灣,飛向他期待已久的德國,首先參加文化營,認識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朋友,再獨自搭了很久的高鐵到達薩克森邦的轟家。兒子和轟爸、轟媽和轟弟住在一起,彼此從陌生到漸漸熟悉,中間因觀念溝通出了問題,雖試圖透過出嫁的轟姐來了解問題,進而尋求解決之道,最後轟姐說,父母的觀念就是如此,很難改變,最終的解決方式是換新轟家。

雖然走到換轟家這一步,但在薩克森邦也是有快樂與收穫的。我兒子很喜歡學校的老師、同學,也因此他評估了好幾個月才換新轟家。另外,轟姐和轟姊夫超NICE,每周五會開一個小時以上的車程來接我兒子去打桌球,打桌球的場館裡,有很多高手,有些會熱心指導他,讓本身愛運動的兒子,回台灣想參加學校校隊。兒子也更深刻的體驗溝通的重要。不只是與轟家,遇到疑惑,與當地代表的溝通也是很重要,並學習到經審慎評估後,該換轟家還是要換,要當機立斷。

新轟家在柏林,轟媽有六個孩子,最大的比兒子小一歲,其餘皆女孩,轟爸帶老大、老三一起住,所以兒子是住在女兒國,最小的轟妹才兩歲多,剛住進去,唯一的不習慣就是較吵。我們勉勵孩子,很多事無法十全十美。而新轟家是臨危受命,卻把我兒子當自己孩子照顧,我們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到新轟家,兒子適應得很好,有如魚得水的感覺,他自己說:「柏林真是太棒了!」新轟媽請育嬰假不用上班,柏林很大,轟媽帶我兒子去參觀景點。新轟媽的爸媽姐妹也住柏林,常親密往來,故兒子除了認識並跟轟媽拜訪他的家人外,親戚的朋友圈很多也認識,因而接觸了各行各業,與他們交流,兒子知道他們的所學所長,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教育制度,並欣賞德國人對生活的態度。對自己的未來人生規劃,有更具體的目標。在德國假期很多,每次轟家的休閒旅遊,兒子都有參加,尤其喜歡露營 — —烤肉、野戰活動、親近大自然,多采多姿,看了活動照片,讓我們也好想參加。

換新轟家,也換了新學校,兒子的學校生活都很愉快,老師對他很好,知道他喜歡數學和物理,看了兒子的資料,知道他會吹低音號,透過關係跟老師的朋友借來低音號,請兒子在學校的音樂會表演。任務來了,雖然久未吹奏,基於不能丟台灣人的臉,趕快去買吹嘴每天練習,終於上台表演,異國的舞台,是個很特別的經歷。

本來擔心嘴叼的兒子會不適應德國食物,可是看原本有些清瘦的兒子,變成結實的身材回來,並說,在德國果汁飲料,一定是純果汁,否則不能稱為果汁。他更大讚德國食物美味、天然。他說轟媽準備正餐,有時轟妹也會煮,一餐約二十分鐘搞定,聽得我羨慕極了,因不善做飯的我,每餐花的時間是他們的數倍。兒子又說,在德國不是在煮飯,是在體驗德式工藝。兒子提到我家沒有洗碗機,轟媽驚訝的程度,不亞於德國學生看到我們國中的功課表。

聽了兒子的德國生活經驗,可以感覺出德國人重視休閒,長假有長假的玩法,跟台灣一樣,事先規劃,太晚住宿就會訂不到。故寒暑假常看到停止營業的店家,想買也買不到,只能站在櫥窗外看。平時,固定參加俱樂部運動和社區社團活動,養成運動好習慣。環保做得很徹底,例如:購物用購物袋、垃圾確實做分類與回收。 回國後,兒子願意忍受高溫(接近自虐),不開冷氣,他說這樣可以救北極熊。不環保的包裝不買,為地球盡一份力。

接觸兩個轟家,待了兩所學校,從某種程度來說是波折也是機會,讓孩子更深入地走入德國人的生活,期間遇到些困難,勇敢面對與解決,它會是很好的成長養分。回台後,家人相聚與拜訪親朋,大家一致反映,兒子變得健談,整體感覺較成熟,除了這個,爸爸也關心他長高幾公分,他則酷酷的說:「身高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裡。」就見兒子手指著大腦。

身為父母,看到孩子的笑容,同時感覺這一年大跨步的成長,心中充滿喜悅與感恩,除了感謝德國兩個轟家、學校、當地代表,也深深感謝遠景安的協助。兒子說:「德國之行,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