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轉捩點 – 美國高中交換學生心得分享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王宜璿

當我從Iowa搭上飛機的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問自己:「這年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我真的完成了我的交換學年?」我真的不敢相信,這一年就像一場夢一樣,感覺很不真實但又清清楚楚的記得在美國的每一刻。的確?當一個人完成了連自己都覺得不可能的任務時,會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我剛去美國時也有那種感 覺,直到我看到了一張貼在教室牆壁上的海報,上面寫著The tasks in front of you are never as great as the strength within you,這句話就成了一直鼓勵我完成這項任務的箴言。 我在出國前一直問我自己「為什麼我要當交換學生?」「我真的需要嗎?」「我的英文真的會進步嗎?」當我到了美國,答案就一一浮現在我眼前。我還記得第一次我爸跟我提起交換學生的專案,說要把我送到美國去一年,我一聽到就很反對,一想到要和朋友分離一年,回來後還要和不同的人一起上高二,而所有的同學們都已成了高三生,我就很不想去﹐但是聽了湯先生詳細的解說和看了一些前交換學生的文章之後(包括對我有很大影響的我哥在內),我慢慢接受了,最後終於決定接受挑戰。做決定很難,但那只是開頭,真正的困難才正準備一個接一個的來呢! 剛開始到 Carter Lake,覺得很新鮮,那是個很美的小鎮,從飛機看下來,一棵棵像蘑菇般的小樹整整齊齊的排列在機場外圍,彷彿在迎接我的到來。一下飛機,接待家庭也很熱情的招待我,跟我介紹了不少當地的特色。隔天就是為期一個月的語言文化營,那裡的老師對我們很好,不過一開始大家都不熟,沒什麼人說話,都要等老師才開口,後來時間久了,大家就聊成一團,上課變得很活潑,語言文化營變成每天最期待的一件事,大家的感情都很好,不管你從哪個國家來,到了分離時都是哭得依依不捨,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夠認識這麼多外國朋友。 接著就正式進入學校了,其實我在語言文化營結束後的一個禮拜才找到我的學校,是所私立的,要額外繳交五千美金,當時一直很煩惱,還好校長在看過我的成績後,竟讓我免費進學校就讀,我就在既高興又期待的心情中進到我的學校—Saint Albert。剛進去的第一個禮拜真的很難敖,很難跟上老師的進度,跟同學對話也只是簡單的幾句,沒辦法快速的表達情意,所以當時我真的很擔心我的英文能力,時常問我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說真的我覺得我太過重視我的英文能力,我一開始給自己設了一個很可笑的目標,要看多少英文書等等之類的,但我沒有一項做到的。之後想想,其實我的確是有在進步中,剛開始我對周遭人事物不熟,也因此不敢很大方,很自然的說話,但學英文就是要多說多聽才會進步,後來我交了不錯的朋友,說英文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就跟在台灣說中文沒兩樣了,還記得我第一次的歷史作業是要讀整整八頁的段落,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細小的英文字母還有兩張作業單,那花了我整整兩小時,但是後來時間越花越少,到了10月初,一整天六科的作業花不到我一小時,跟之前比較,我的確有進步也因此不再擔心我的英文了。 剛開始進入美國高中的我,從每人一個置物櫃到課程內容,覺得什麼都很有趣,雖然一開始不是很習慣在短短五分鐘內要從置物櫃拿出下一堂課的東西,再跑去下堂教室的生活模式,但還是覺得很好玩,中午午餐時間相較於台灣少了很多,只有二十五分鐘,扣除排隊拿盤子盛菜,真正用餐的時間只有十五分鐘左右,加上中午沒午休,所以下午常常都昏昏欲睡,也難怪三點就放學了。那裡除了一些必修課外,其他都可依個人興趣來選修,有心理學、新聞、電腦和第二外語等等……,課程豐富範圍很廣,這是我覺得很好的一個地方,另一個讓我感到羨慕的是,在那,沒有所謂的老師與學生的區別,大家就像朋友一樣,無話不聊,這點跟台灣那種老師跟學生間的界線清清楚楚實在差很多,還有,美國學生把運動看得很重,很瘋狂,就像他們的生命一樣,往往是為了進校隊才唸書,校與校間的比賽也很多,這一年下來我就不知看了幾場的橄欖球、棒球跟籃球比賽,我自己也加入了網球隊,跟著教練練習,跟他校比賽,都是很難得的經驗,學校生活雖然一成不變,但我還是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我也有個很好的接待家庭,媽媽是學校的老師,二十年前來過台灣,住在高雄,對亞洲文化很感興趣,也因此家裡有很多亞洲的東西,如中國陶瓷花瓶、字畫等等,爸爸在一所大學工作,待人很好也很幽默,我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哥哥在隔州唸大學,一年只回來過三、四次,姐姐跟我一樣都是高二,有時上下學都搭她便車,雖然一開始跟她之間有點尷尬,不是很習慣,後來情況慢慢好轉,跟她也比較有話聊,他們對我很好,有什麼事都會先問我的意見,幫我辦了三次PARTY,帶我去很多地方,還開了十四小時的車去看NCAA的籃球賽,他們就像我的家人,在美國,一個人離鄉背井,卻有一群人熱情殷切的關心著你、照顧你,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當然學英文不是去那邊唯一的目標,我是為了學我在台灣無法學到、體驗到的事,學如何和不同種的人相處、社交技巧,還有學會如何獨立、自己為自己的事負責、多交朋友還有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如果我把自己設限在學英文的小區域,不放開自己勇敢體驗每件事,面對每個人,那就等於沒去了。所以我常告訴我自己要嘗試每件新鮮的事,這一年下來,我有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滑雪——還記得第一次坐纜車到頂端下來時,就摔了個大跤,想起來就覺得很好笑;第一次溜冰刀——感覺上跟直排輪沒什麼兩樣,但幾小時下來穿著厚重的冰刀鞋,腳和膝蓋也不免跟著酸痛起來;第一次搭直昇機——是在離我家不遠的一個小機場,當天舉辦的活動,起飛跟降落時很刺激,就像搭海盜船一樣;第一次搭私人飛機–我的叔叔是個飛行員,又剛好有自己的飛機,就帶我到附近飛翔,剛開始有點害怕,畢竟是三人座的小飛機,但一坐上去就不想下來了;還有第一次開車——是媽媽帶我到學校停車場教我的,那種握著方向盤的感覺,很有趣卻又有種無形的責任感,加上還有很多有趣的新鮮經歷,讓我有了這多采多姿的交換學年。 其實我之前就有到過美國跟加拿大,也知道一點美國學校的風格,但在這之前,從來沒待過一年也沒有在美國學校念過,在美國學校,學生可以自由選自己有興趣的課,而不像在台灣,我們沒有選擇,什麼都要學,什麼都要好,這有什麼意義?以我為例,我本身很討厭地理,而我也絕不會做跟那有關的職業,那為什麼我要學的那麼難?我們什們都學但真的可以樣樣精通嗎?因為我的好成績,我在美國常常被人叫天才,每當我跟他們提起我們在台灣學的課程內容還有我們的考試制度,往往都是一片驚嘆聲,他們覺得我們很厲害,但我跟他們說,你們才是真正的天才,即使我們高中真的比較好,但到了大學,跟他們的落差便慢慢開始拉大,他們知道如何正確的學習,而我們台灣的學生呢?我們的教育制度呢?這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的問題。 生命中有很多事是要我們自己來做決定的,有面對很多人生交叉路,有時候得要停下來,放慢腳步好好想一想,我該走哪條路?有些路比較長,有些較短,在選擇之前沒人知道哪條好,哪條不好,全都看我們怎麼。即使我們選的路比較長,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在這個生活步調快速的社會中,有時放慢腳步,看看周圍的景色不是也很好嗎?我真的很高興我做了正確的決定到美國當了一年交換學生,我常在想,如果我沒當交換學生,我的世界會變得如何?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很想再去一次,20年以後,我會很高興、很光榮的回想起這段往事然後說:「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之一,永遠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