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學習的十個月 – 美國高中交換學生心得分享

台中市立台中一中 李明哲

從未曾想過能夠去國外參加交換學生,依稀記著當時的我正在宿舍埋頭苦讀著我的高一上期末考,一通改變我人生的電話響起,電話的另一頭如同預期的是熟悉的父親聲音,然而對話內容卻與平常截然不同。父親熟練的操作那一如往常平淡的口吻,說出:「兒子,要不要出去外面看看?」雖然當下嘴巴上答應著爸爸說「沒問題。」但在掛掉電話的那個晚上,心理閃過千千萬萬種小劇場,當時的我內心糾結的跟那團躺在床底下的毛線一樣。只不過緊張的也沒太久,跟腎上腺素一樣強烈但無法長存。好比是做了一場令人羨慕的夢,夢長一年。夢的乘坐點不為柔軟的床,而是那排排的飛機中的椅子之一屬與我的旅途。 聽了要出國的決定, 有些人點頭贊同的聲音不曾停過,而搖頭的聲音也不時的冒芽探頭。還記的當初在網路上看過的文章不勝枚舉,如幻燈片閃過。已經認識的同學,朋友,甚至家人都會消失在這夢中。或許可以耳聞,亦可眼見,但不可手及。我想這便是這夢最令人難熬的部分。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學好語言,想要讓自己更獨當一面。則必須付出的代價、努力。到頭來回首當初便可會心一笑。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初第一次到遠景安報到的時候,做了聽力測驗,聽得懂得比聽不懂得少,因為從小沒有特別的對這方面有興趣,所以成績不是說很令人滿意,當時 Tony 問了我一個問題我這輩子不會忘記:英文大家從小都在接觸,幼稚園開始到高中學過的英文已經 10 年了,為什麼英文流利溝通的沒有幾個?包括當初的我。是什麼原因?我不經思考吐出的答案是因為台灣的教育環境太失敗了,填鴨式的教育,把整本的牛津字典背起來,也無法說的比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好?因為沒活在那種環境。單字只是基本,就像是士兵知道什麼是槍,知道槍的構造,但從未發射,操作一把真槍。那真正上戰場的時候是否就只有等死的份。那跟台灣的英文教育不便有異曲同工之嗎?精通無數片語、單字、文法,但在跟別人口語溝通及聽力部分的話,聽不懂、不會講,讓一個令人生多一個朋友,多了各式各樣的人生選擇的機會,就這樣溜走了。得不償失,那現在有機會可以搭上這班車,何不呢? 去了一趟回來,學到的也不只是語言,危機應變的技巧也增進很多,如何能夠再從不是很厲害的溝通方式而且在沒人幫助下慢慢活下來並變強。只要這個關可以過得去,以後沒什麼大魔王可以擊敗我了。當時的我是以這種想法為出發點的,事實也沒有錯,以前總是沒有什麼自信作許多事情,像是在多人面前演講,或是在陌生的環境主動找人講話,諸如此類的。但現在就完全不會怯縮,算是自信的另一種成長。 在這一年喪失的頂多是比普通人晚一年畢業,而實際得到的社交經驗,計畫能力,國際觀,了解到或許台灣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並不是最適合你的,台灣的食物真的是無法被抹滅的存在,最最最重要的還是老話一句,無論去的是美國,加拿大,或是歐洲國家。主要目的還是活在當地進行語言能力的精進。所以這些是一輩子在台灣都無法跟出去這一年出去所比擬。到了那邊我也建議開始了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寫日記,將來老了的時候就可以懷念給孫子、女聽,也可以把那邊的生活描述清楚地給家人、朋友。 在到那之後我嘗試到常常聽到所謂的美式足球,一開始到那就直接是高中的美式,所以也很幸運的到了隊上,藉此機會認識校隊的人以及體驗新的文化,而且在我去的學校兩點就放學了,也不太知道放學要幹嗎,就高高興興的參加了,雖然我都只能打練習的比賽,不過也好,因為的,不了骨頭或雜七雜八要看醫生是很困擾的。對了講到醫生,台灣人真的超幸福的,身體不舒服就到處都有診所,但在外面真的不一樣,看醫生真的超麻煩,去那要顧好身體,盡量不要生病。就在這個環境一邊跟隊友聊著有關台灣這個國家的點點滴滴,一邊跟著練身體,回來變的比之前壯許多呢!在他們比賽期間,我也常常搭到只出現在美國電影那種黃色的校車,又是另一個體驗呢! 本身不是基督徒的我,星期日會有時跟轟阿公去教堂,算是另一種特別的體驗!因為在教堂可以交到另一批的教堂青少年朋友,他們有什麼活動我也會參加,像是有泛舟、看球賽、出去吃飯。使交友圈更加廣闊,而且既然都到了當地,也就要一起融入這個宗教文化看看。也因為我的轟家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所以常常飯前會由阿公來禱告這樣,很特殊的體驗!除了在家之外他們有時候比賽前也會禱告呢。不過不用擔心他們並不會硬是要求禱告或是信教的! 在學校另我覺得最特殊的課應該就是木工(shop)了吧,當初我就笨笨的問了選課的老師說他們在商店課教我們賣什麼東西,就鬧了一個笑話。不過人就是要犯錯中成長,一錯再錯,方可成長啊!至於為什麼木工為什麼會是我覺得最特殊呢?因為在木工課中雕塑的不是木頭,而是心阿,令心靈感到放鬆的一門課。不過也不能說沒有木工這點是台灣教育的錯,因為在台灣沒有太多木頭。雖然我覺得一直寫在那發生什麼有趣的是或那有什麼好玩的,會洗腦令人認為國外是這樣那樣的,不過我真的要說,不要先有預想值,這樣起來會比較有驚喜,雖然還是要多少了解那邊的文化,但不要過度的偏激幻想。基本上生活主軸還是跟寄宿家庭或是宿舍的室友會有很大的連結,畢竟住在同一屋簷下的人,交集還是會比學校朋友還的多!像我跟我轟阿公就是這樣,我回來後每月都會寄至少一封信給他,因為轟爸媽要上班,所以要買什麼或是想要吃什麼就是阿公的專長了,他對我跟對他兒子一樣(我也不知道真假),會出去釣魚、踏青、球賽,還有看過幾次車展。不過我最喜歡的事還是跟阿公去吃冰淇淋,假日也會幫阿公整理花園(如果我沒跟同學出去的話)。 叭啦叭啦的,中間這段過程也有出去家庭旅遊的,也看了人生的的一場 NBA,也交了人生一輩子的朋友,到現在還是常常視訊也有,交往的朋友的也不只美國人,各國的都有,德國、義大利、越南、西班牙…。反正就這樣結束了這場夢。 這趟出去要謝謝遠景安機構,謝謝爸媽的金錢贊助,接待家庭的幫忙,以及學校的朋友,還有當初那個勇敢的自己。不論別人說的在多沒有把自己熱情的一面展現出來,是真的很難融入的,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或是幫助你。但展現出自己的誠意、熱誠,是絕對不會輸的一副牌。 如果重來回到那通電話,我爸問的那句話,我會更堅決的回答:「我要訂這一張改變人生的門票。」或許停學一年,認識的朋友會比你早一年考學測,早一年上大學,那又如何?人生是自己的,何必跟著大眾潮流呢?如果世界每個人都只想過穩當的生活,那不就太單調了。趁年輕,去夢、去闖、去看看這世界吧,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並祝所有要出去的有個美好平安的一年。 感謝我的父母,感謝ASSE/遠景安,感謝所有幫助我的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