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北一女中 周熙芊
2012年中哥哥從瑞典帶回了一大堆故事。看見他這一年回來的成長與改變,我對我自己出去法國交換更充滿著期待,抱著一種能夠變得跟現在的自己不一樣的憧憬。 2013年8月22日,出發那天,心裡滿載著家人和朋友的祝福,搭上飛機時並沒有平常那因為電影看太多而造成的緊張感,滿腦子盡是對未來法國一年生活的幻想。 到了法國,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學生在巴黎文化營待了八天。法國的機構PIE準備了法文課程,為了分班,所有交換學生進行了考試,依法文程度分成了A、B、C三個班。拿回來時,我那24題的考卷上寫了大大的19,分到了A班!我心情非常愉快,但沒過多久便發現,其實考卷上寫的分數是錯的題數,A班則是等級最低的一班…不過我這人自我勉勵的技術很好,A班聽起來就是比較厲害的班!於是我還是高高興興地去上課了。PIE也每天帶我們去參觀在巴黎的著名景點,艾菲爾、凱旋門、聖母院、聖心堂、羅浮宮…這段期間因為每天的行程都排得非常滿,又有許多非常好的台灣同胞陪伴,我並沒有已經出國離家的那種感覺。直到巴黎的訓練結束,而我帶著我的兩大箱行李獨自搭上往北法的火車時,我才首次意識到這一年得靠我自己去摸索了。 過了兩個小時我到了Bethune火車站,轟爸和轟妹正在那裡等著我。一下車看見轟爸和轟妹臉上的笑容後,自己的嘴角便跟著上揚,雙手也非常自然地(巴黎訓練成果)張開,給了他們兩人大大的擁抱(行李便也順勢塞了過去),也用了法國的bisous來打招呼。不久便上了車,開往我接下來一年的家—Lillers。 在這提一下,我的轟家有很多人,有:轟爸、轟媽、轟姐、轟弟、轟妹、小轟妹、小小轟妹(、小兔、小狗、小貓一號、小貓二號)。 第一天冒出這麼多人,名字就別想記了,更棒的是沒一個會講英文,於是我以四句話應對所有問題:「你好!」「謝謝!」「不好意思!」「聽不懂!」不久我便和轟家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想像畫面)!再加上肢體動作與臉部表情幫助溝通,我發現,語言的不同真的不是最艱難的挑戰。 一切一切都從小東西開始,轟家請我一起幫忙拿餐具,也因此我最早學會的幾個單字便是”couteau”, ”fourchette”, “assiette”,也就是「刀子」、「叉子」、「盤子」;我也會和小小轟妹一起學法文,因此學會很多寶寶用語,例如 wawa是狗狗,dada是馬馬…其實轟家不會講英文對我而言是一大幸,這樣我使用法文的時間變得很多,有數不完的練習機會。![和足球隊的合照](https://e9pezj4joo5.exactd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DSCN1771.jpg?strip=all&lossy=1&resize=800%2C600&ssl=1)
![和第一個學校同學的合照](https://e9pezj4joo5.exactd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DSCN1776.jpg?strip=all&lossy=1&resize=800%2C600&ssl=1)
![和第一個學校同學的合照](https://e9pezj4joo5.exactd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SAM_1393.jpg?strip=all&lossy=1&resize=450%2C338&ssl=1)
![theatre 二戰(舞台劇)前德法軍合照](https://e9pezj4joo5.exactd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theatre-二戰舞台劇前德法軍合照.jpg?strip=all&lossy=1&ssl=1)
![與聖誕老公公(轟弟)的合照](https://e9pezj4joo5.exactdn.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SAM_1610.jpg?strip=all&lossy=1&ssl=1)